DB35∕T 2186-2024 海峡两岸共通 森林康养目的地分类与评估(福建省)
ID: |
5B9A13E20C474D4599E2547D773BE0D6 |
文件大小(MB): |
0.58 |
页数: |
18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01,CCS B 60 35,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2186—2024,海峡两岸共通森林康养目的地分类,与评估,Cross-Strait integrated development—Taxonomy and evaluation of forest therapy,destinations,2024 - 07 - 03 发布2024 - 10 - 03 实施,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5/T 2186—2024,I,目次,前言.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2,5 类型划分.2,6 评估指标.3,7 评估方法.4,附录A(规范性) 森林康养目的地评估表 5,参考文献15,DB35/T 2186—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福建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省国有林场发展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福建江夏学院、北京京都风景生态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华脑潜能探究与教育协会,(中国台湾)、森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台湾)、三明市林业局、闽江学院、福州植物园,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培森、周爱娥、黄婷、张玮尹(中国台湾)、张耀天、陈静、周敏、陈良昌、,张晓萍、朱哲康、林道茂、黄传煌、肖海苏、肖君、黄琴扉(中国台湾)、洪志远(中国台湾)、林家,民(中国台湾)、卓秋萍、陈绍玲、叶丽容、刘斌、夏咛、杨秀玲、吴琳萍、蔡慧芳、叶伟、杨玉城、,吕家云、方莺、范青青、黄梦琳、江巧灵,DB35/T 2186—2024,1,海峡两岸共通森林康养目的地分类与评估,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海峡两岸森林康养目的地的基本要求、类型划分、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森林康养目的地分类与评估,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要求与评定,GB/T 27963 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GB 316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 37487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GB 37488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T 41648—2022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LY/T 2086—2013 森林人家等级划分与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森林康养forest therapy,森林疗愈,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3.2,森林康养目的地forest therapy destinations,以森林康养资源为基础,具有一定规模的空间范围和足够的康养设施、专业服务人员,能够吸引游,客旅居、体验的区域,3.3,森林康养基地forest therapy base,森林疗愈场域,DB35/T 2186—2024,2,具备优质林草资源和生态环境,结合地方特色康养资源,与医学、养生学、环境心理学等有机融合,开展养生、养老、疗养等活动,能够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空间场地、配套设施和相应服务体系的森,林康养综合体,[来源:LY/T 2934—2018,3.2,有修改],3.4,森林康养小镇forest therapy town,全域范围内具备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质的森林环境,以森林康养基地为基础,打造多样化的森林康,养产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养生文化,形成健康养生服务业态和产业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的镇(乡、街道),3.5,森林养生城市forest therapy urban,全域范围内具备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质的森林环境,以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小镇等为基础,打,造多样化的森林康养产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养生文化,形成健康养生服务业态和产业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的县(市、区),3.6,森林康养步道forest therapy trail,依托良好的森林环境,运用生态建设方式,辅以休憩、解说、活动等康养设施的人行道路,3.7,森林人家forest home,以良好的森林环境与游憩景观为依托,能够为游客提供有森林特色的吃、住、娱等服务的场所,[来源:LY/T 2086—2013,3.1],3.8,森林康养师forest therapist,森林疗愈师,具有康养执业资格的服务人员,4 基本要求,4.1 符合国土空间、林地保护利用和自然保护地规划,兼顾森林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4.2 发挥森林的康养功能,促进两岸养生、养老、疗养等产业的融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服务体系,和安全标准,注重从业人员专业能力,4.3 按照全面、科学、适用、节约的原则,划分森林康养目的地类型,设定评估指标,5 类型划分,按区域属性将森林康养目的地分为三类,具体见表1,DB35/T 2186—2024,3,表1 森林康养目的地分类,森林康养目的地名称区域属性,森林康养基地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
……